科学,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Science in Your Words
关于第四届青年科学节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的结果,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多姿的生命呈现着多彩的故事。
 
5月22至23日,在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全国科技活动周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版纳植物园即将推出第四届“植物园+青年科学节”。本届科学节共征集了来自版纳植物园、上海科技馆的研究生及青年科研人员的83个鲜活的科学故事,包括一树一世界、科研视角、植物智慧、虫虫总动员、生长故事、人与自然、科研支持系统(包括西双版纳、元江生态站和标本与种质保存中心)及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等专题。
 
这里,你可以与青年科研人员互动交流,通过他们图文并茂的海报、生动的体验道具、高大上的实验仪器以及闻所未闻的实验材料,了解科研人员是怎么做科学的,聆听他们亲身经历的有趣故事!你还可以尝试用科学家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体会科学魅力的同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植物园。
2019年5月22日
09:30-10:00   开幕仪式     环境教育中心正门
10:00-16:00   公众与青年科研人员互动     环境教育中心正门、艺术展厅
 
2019年5月23日  
09:30-16:00   公众与青年科研人员互动  环境教育中心正门、艺术展厅
19:30-21:30   科学节晚会(游戏+公布评奖结果)    沟谷雨林科普楼
 
在为期两天的互动交流中,共有来自西双版纳州和普洱的9所当地中小学,约1000人来到现场参加活动。活动主要包括科学节现场交流、走进博物馆、生态游戏和边游边学。
第四届青年科学节
点击查看新闻报道
 

 最鲜活的科学故事

来自版纳植物园、上海科技馆的62名研究生及青年科研人员,以自己第一手的研究数据和结果为内核,用海报讲述了83个鲜活的科学故事,包括一树一世界、科研视角、植物智慧、虫虫总动员、生长故事、人与自然等专题。
 

惠及当地中小学生

本届科学节吸引了西双版纳及普洱地区9所中小学的近1000名学生参加。版纳植物园作为中科院在西南边陲的科研机构,为当地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选择科学提供了一个窗口。
 

与科学零距离

科学节成为了公众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的舞台,互动游戏、科普海报、实验器材、研究生自制的科普体验道具等,丰满了科学故事的内容,拉近了人们与科学研究的距离。
 

科研科普化的契机

中国科学院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生毕业,他们的研究有极大的潜力转化为好的科普故事。通过科学节不断地积累,这些故事将成为科研转化为科普的一点点灯火,逐渐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现场图集
01 一树一世界
 
生物是多样的,生物还是一家亲的哟
 
生命是演化的产物,而我们人类只不过是演化版“生命之树”上一条细嫩的枝芽。无论是关注全球物种的超级“生命之树”、还是聚焦某个类群的小“生命之树”,重构的是生命从发源到当下的历史长河,这不仅将地球上现存的每一种生物联系了起来,还将那久远的历史中早已灭绝的N多生物也联系了起来。来吧,是时候以演化的视角重读鸟兽虫木的家族史了!过来尝一尝,把你最喜欢的食物与“生命之树”联系起来;透过基因,解密“姐妹种”的家族史;瞧一瞧、听一听,零距离感受源自青藏高原化石所带来的远古呼唤……最后,体验一把“进化之旅”的游戏,再DIY带棵“树”回家吧!
02 科研视角
科研故事讲不停,换个视角行不行?
 
对科研很陌生的你,也许会很好奇:科学家们究竟是怎么做科学研究的呢?而对科研刚刚入门的你也许会发出一声感叹:感觉前人把地球上可以研究的东西都研究过了,自己不知道该研究什么?这种时候,往地球的内核看、向生命的细微深处进发,可能是一个方向。那么另一个方向,自然就是抬起头,向着高处、奔着远方,等待新的发现!
 
03 植物智慧
植物有智慧,植物全家都有智慧哦
 
拥有智力的人类,也许没有那么孤单。看看这些植物或精巧、或辉煌、或奇葩的履历,你的五官也将被颠覆:为了生存苦练“内功”,为了防止“近亲结婚”处心积虑,为了多子多孙 “以假乱真”,为了适应环境掌握“扩胸运动”……可以说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04 虫虫总动员
植物园里虫虫多,精彩故事听我说
 
作为自然界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昆虫几乎是BUG一样的存在。除了挑战记忆力的名字和“永远”都能发现的新种,昆虫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有些是为植物传粉的主力军,有些是深入腠理的破坏者,有些可以助你成为“佛系青年”……昆虫与鸟类的大战了解一下?有时候还可以填满科学家的脑洞!
05 生长故事
生长不易,钻研不息
 
对于所有生命体而言,产生后代都是头等大事。但是在到达性成熟之前,或漫长或更漫长的成长阶段也需要大量的投入。所以无论是修好养分“高速路”,还是生理上的“定向贴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取树木的纹路,来还原它一生的坎坷,甚至绘制出自然的变迁。
 
06 人与自然
要利用,更要保护
 
我们想吃香甜可口的香蕉,我们可以把花培育得更漂亮,我们要种大面积的经济作物,我们想要的还很多很多……但是呢,面对土壤的侵蚀、水土的流失,还有非法的狩猎等,我们不仅需要去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驱动因子是什么,还要有针对性地探讨各种可行的方案与行动:复合种植、迁地保护、种子萌发、幼苗保育回归、教育宣传……
 
一树一世界
 
——2019年第四届“植物园+青年科学节”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专辑结语
 
 
 
物种间的关系很重要,生物多样性很重要。
 
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追踪病毒的传播途径、快速预防或医治疾病,利用常见的近缘种提取关键化合物、研发新药,寻找某种耐受性的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物种的演化地位作出更为可靠的保护决策……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努力来完善我们对“生命之树”的认识与关注。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建构了地球物种(约230万物种)的超级“生命之树”,但我们对这些物种的“族谱”仍然知之甚少,更何况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物种等待我们去发现。在全球物种濒危加速的今天,作为“生命之树”的一个小小分支,我们人类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又该以何种姿态去面对那千千万万我们已知、抑或未知的其他生命呢?……
 
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历届青年科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