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Science in Your Words
关于第三届青年科学节
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协办:中国植物园联盟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是一万余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家园,还为毛耳飞鼠、巨蜥、红原鸡、萤火虫等动物提供了庇护所,也让科学家可以在这里不断地有新的发现,还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搭建了一个与科研人员交流、和大自然对话的平台。科学节期间包括互动展示日和科学节沙龙等活动,并将进行长达三个月的海报展示期。版纳植物园游客和当地居民将有机会近距离了解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尝试用科学家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体会科学的魅力,“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植物园。
2018年5月19日
10:00-10:20   开幕仪式     博物馆草坪
09:00-16:00   中学生与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互动 
19:30-21:30   科学节晚会   荫生园
 
2018年5月20日  
09:00-16:00   互动讲解  (全天候对游客开放)   博物馆草坪
09:30-11:30   中学生与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互动 
 
2018年5月21日-2018年9月
科学节海报展示    每天9:00-17:30    游览车总站(老电影院)
在为期两天的互动交流中,共有来自西双版纳的中学生约1800人,包括西双版纳州第一中学、勐腊县第一中学和勐海县第一中学等12所当地中学,来到现场参加活动。活动主要包括科学节现场交流、参观兰花展、走进博物馆、生态游戏和边游边学。
第三届青年科学节
 

 最鲜活的科学故事

46名研究生及青年科学家以自己第一手的研究数据和结果为内核,用海报讲述了50余个鲜活的科学故事,包括雨林视角、微观探秘、植物智慧、虫虫总动员、生长故事、草药世界、森林与保护等专题。
 

惠及当地中学生

本届科学节吸引了西双版纳及普洱地区12所中学的1800余名中学生参加。版纳植物园作为中科院在西南边陲的科研机构,为当地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选择科学提供了一个窗口。
 

与科学零距离

科学节成为了公众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的舞台,互动游戏、科普海报、实验器材、研究生自制的科普体验道具等,丰满了科学故事的内容,拉近了人们与科学研究的距离。
 

科研科普化的契机

中国科学院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生毕业,他们的研究有极大的潜力转化为好的科普故事。通过科学节不断的积累,这些故事将成为科研转化为科普的一点点灯火,逐渐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植物智慧
植物有智慧,植物全家都有智慧哦
 
拥有智力的人类,也许没有那么孤单。看看这些植物或精巧、或辉煌、或奇葩的履历,你的五官也将被颠覆:为了进行“全球旅行”苦练内功,为了防止“近亲结婚”制造时间差,为了多子多孙严惩“投机取巧”,为了适应环境掌握“扩胸运动”…… 可以说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虫虫总动员
植物园里虫虫多,玩了游戏再听我说
 
作为自然界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昆虫几乎是BUG一样的存在。除了挑战记忆力的名字和“永远”都能发现的新种,昆虫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有些是为植物传粉的主力军,有些是深入腠理的破坏者,有些可以助你成为“佛系青年”——昆虫物种鉴定了解一下?有时候还可以填满全球科学家的脑洞……
 
雨林视角
雨林故事讲不停,
换个视角行不行?
 
对科研刚刚入门的你也许会发出一声感叹:感觉前人把地球上可以研究的东西都研究过了,自己不知道该研究什么?这种时候,往深海看、向地球内部进发,可能是一个方向。那么另一个方向,自然就是抬起头,高高在上的林冠,等待你的发现!
 
微观探秘
只看现象不过瘾?
基因片段揭谜题
 
说到基因片段,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其实,它可以让我们的问题“直击要害”,虽然这些基因片段都是用字母命名,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那么多植物怎么认”?基因测序可以给每一种植物打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方便你的理解;“为什么我种的盆栽总长不好”?也许就是你创造的生存条件不利于某个基因“表达自我”;“为什么我们偏好某些植物”?也许某种我们心心念念的物质在那些植物的基因中表达量高……
 
森林与保护
森林保护很重要,
弄清原理效率高
 
即便是条件艰苦的喀斯特地区,森林也能发生,形成醉人的风貌。但是人类对森林的保护,却已经刻不容缓。面对“绿色沙漠”橡胶树,我们不仅要要探讨复合种植的可行性,也要论证被橡胶林包围的片段森林的保护价值。
 
生长故事
生长不易,钻研不息
 
对于所有生命体而言,产生后代都是头等大事。但是在到达性成熟之前,或漫长或更漫长的成长阶段也需要大量的投入。所以无论是修好养分“高速路”,还是“定向贴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取树木的纹路,来还原它一生的坎坷,甚至绘制出自然的变迁。
 
草药世界
要利用,更要保护
 
说到草药,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浓烈的药汤气味,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话语。想想中药店里那如山的药柜,看看植物园中这无边的草木,我们也许要问草药的有效成分究竟来自何处,是如何起作用的,安全剂量是多少。其实除了这些问题,我们还可以思考不同的民族为什么对同一种药物会有不同的认识?有效药物的保护该如何与治病救人取得平衡……
 
科学,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2018年第三届青年科学节专辑
 
5月19日至20日,以“科学,让我听懂你的语言”为主题的2018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三届青年科学节在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大草坪举行。
 
版纳植物园副主任胡华斌、综合保护中心主任Richard Corlett、硕士研究生刘婉路和南腊中学副校长周华英、思茅四中教师代表阮爱军参加开幕式并致辞,随后现场参观、体验了科学节各项内容。来自景洪、普洱、勐腊、勐海等地12所中学的师生以及入园游客18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作为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之一,版纳植物园青年科学节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本届科学节共征集了来自植物园46名研究生及青年科学家的54个鲜活的科学故事,包括雨林视角、微观探秘、植物智慧、虫虫总动员、生长故事、草药世界、森林与保护和野外台站(西双版纳、哀牢山、元江)等专题。在科学节现场,科研人员通过科普海报、实验材料、器材或者自制的科普体验道具等与参与者进行互动交流,展示了版纳植物园在植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最新科研进展。制作假毛虫、动植物标本、三维打印机、雨林缸等实物展示和精彩互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引发公众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公众科学日期间,还举办了科学节派对,并产生科学节“最受欢迎作品奖”3名(刘婉路:慧眼识虫——鳞翅目幼虫大起底、黄述银&Aki:科学家的脑洞——全球假毛虫计划、高伦伦:你吃的是草还是药)。在为期两天的互动展示与交流后,第三届青年科学节将以网络专辑的形式对入围的科学故事和现场情况进行在线回顾展示。公众可通过版纳植物园官方微博、微信等继续关注科学节的精彩内容,并就相关内容进行互动交流。(作者:玉最东 贺赫 杨振   摄影:段其武 
 
研究生
研究生参与实践,改善研究生科普技巧,增强科普意愿,培养未来意愿做科普的科学家。
 
中小学生
周围中小学学生的参与,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向往。
 
社会公众
通过宣传,强化科学院植物园在观众项目中的正确形象。
现场图集
五花八门的问题
历届青年科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