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6岁以上,20人一组
时长:3小时
内容:经验丰富的科普人员带您认识植物园西园区,了解有趣的动植物故事和自然现象
八色鸫的故事
XTBG EE Activities
+ 查看更多
受众:6-15岁,12人一组
时长:3小时
内容:了解八色鸫的颜色、结构和生活习性,认识它与生态系统其他成员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绿胸八色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认识绿胸八色鸫的羽毛颜色组成及其由来和作用
3、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
4、了解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引入(20分钟)
颜色比拼,指定范围让同学们到周边寻找八种颜色的自然材料。
(1)分组:出发寻找颜色之前给同学们进行分组,12个人分成4组。在盒子中准备好画有不同图案的落叶(身份分别为大树、小鸟、毛毛虫、人类),抽到相同图案的为一个组。
(2) 给每个组一个不透明的纸袋和标有八种颜色的卡片,同学们需要以组为单位到藤本园里收集带有卡片上八种颜色的材料,根据颜色卡上标出的长短寻找材料的多少。这些材料包括落花、落叶、树枝、种子等自然物(老师强调同学们不能采摘破坏植物,找不到的颜色可以找一些颜色相近或相似的来代替)。
活动流程(150分钟)
1、小鸟变身(90分钟)
(1)在同学们去园中寻找植物的时候,老师在合适的地点摆放好八色鸫铅笔画(铅笔画上标出了八色鸫外部形态结构的名称)、剪刀、铅笔画各个部位的模型、双面胶、笔等工具。
(2)同学们寻找植物回来之后,老师给同学们介绍植物贴画的方法、注意事项,并开始贴画:同学们可以根据铅笔画上标出的数字对应之前卡片上的颜色和各个部位的模型,利用找来的各种颜色的材料,进行剪拼,粘贴,完成八色鸫的植物贴画,过程中如果材料不够同学们可以再次去寻找,老师可以对同学们进行指点(贴画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问起植物的名称或者其他问题,老师可以加以引导,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园中找名字,下去查资料等)
2、寻找信封(25分钟)
(1)老师在“小鸟变身”的环节中到园中某些植物附近藏好信封。
(2)每个组用植物贴出来的八色鸫都各不相同,根据同学们做好的植物贴画,老师提问“八色鸫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呢?”同学们回答后,先不公布答案,进行下面的任务。
(3)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任务:每个组到园中规定范围内寻找两个特殊信封,每个信封上都有自己小组的标志,找到信封后回到集中地点,拼好信封中的拼图(拼图上是绿胸八色鸫的图片,上面标出了八色鸫的结构等)。老师通过提问“哪个信封更容易寻找”,再次引出“八色鸫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呢?”这个问题(八色鸫羽毛颜色的保护色作用等。每个组找的信封有两个,一个白色,一个彩色偏绿,同学们在找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白色的好找,彩色的难找。)
(4)通过提问“八色鸫身上的八种颜色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同学们理解八色鸫羽毛颜色的由来(结构色和色素色)
3、八色鸫的故事(15分钟)
(1)老师给每个组分发六张图片,图片以卡通图案为主,文字对话框为辅。六张图片连起来描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以一只八色鸫为主角,描写了八色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与毛毛虫、大树、人类之间的关系。
(2)根据前面分组为每个组设定身份,身份分别为大树、小鸟、毛毛虫、人类。每个组需要根据设定好的身份,利用六张图片编出一个适合自己组身份的故事。(如果你们是小鸟,你希望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如果你们是毛毛虫、是大树、是人类,你们希望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4、食物网游戏(20分钟)
(1)提前准备好几个食物网游戏的工具,工具制作方法:卷纸纸芯或塑料管,在每根管子上钻出不同方向的4个孔,再用大约2米长的线固定在每个孔上,每个孔一根线,再准备一个可以放在管口的球,一套游戏工具就做好了。进行游戏时,一个人类、一只小鸟、一只虫和一棵树用一套工具,有几组就用几套工具。
(2)游戏开始后,请每组把球放在管口,拉好管子上的线,保持管子平衡并避免球掉下来。之后,每组通过石头剪子布,输的要把线放开,其他组员要继续保持管子平衡,不让球掉下来。依此类推……
(3)所有人围成圈,分享游戏感受。
分享讨论(10分钟)
1、让同学们讨论,八色鸫在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2、让同学们围在一起,说说在整个活动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3、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平时生活中见过最漂亮的鸟,长什么样子,羽毛什么颜色?
延伸扩展
活动参与者:回家以后,尝试把分享讨论第一个问题中谈到的保护鸟类的做法付诸行动。
更多活动
More Activities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