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6岁以上,20人一组
时长:3小时
内容:经验丰富的科普人员带您认识植物园西园区,了解有趣的动植物故事和自然现象
心中有谱
XTBG EE Activities
+ 查看更多
受众:9岁以上,15人一组
时长:3小时,四季皆宜
内容:通过观测自然、获得和处理数据、转换成简谱音符,为自然作曲并分享到网上
教学目标
1、识别一种植物并描述它的特征。
2、会使用表格记录数据、处理转化数据。
3、观察自然、记录自然。
2、会使用表格记录数据、处理转化数据。
3、观察自然、记录自然。
4、通过数字、音乐、图画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引入(10分钟)
问参与者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有没有关于大自然的。为参与者播放或吹奏《叶子之歌》 。
1、问:曲子,靠什么记录和传承?
2、展示《叶子之歌》的简谱
3、展示《叶子之歌》的“报纸谱”(报纸谱指的是,用写有简谱数字的贴纸贴在划好格子的报纸上),配合报纸谱重放一遍曲子。
活动流程(165分钟)
1、探究自然环境,从中获取数字(45分钟)
按每组三人分好组,每组发一份记录表、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一个写字板。请每组在自然环境中选一棵植物,通过数数、测量等手段从植物那里获取数字,并把植物名字、数字以及数字对应的植物详细部位记录下来。组间【分享】记录结果 。用相似的办法,从本组成员身上获取三个数字,并记录下来,组间【分享】记录结果。
2、编曲(15分钟)
每组发一个胶棒、一支马克笔、一张画有红格子的报纸、24张纸片(纸片大小与报纸上画的格子一致)。请每组在记录表中把所有数字分别除以7,算出余数(有小数点的四舍五入,余数为0的 算作7),把计算出来的余数和对应的植物详细部位名写在纸片的左半边 。把纸片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贴在报纸上红格子里。
3、弹奏(75分钟)
如果使用虚拟乐器,提前请大家在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虚拟乐器(iOS设备建议装GarageBand,安卓设备建议装WalkBand)。如果使用一般乐器,建议提前购置简单初级的儿童便携电子琴。参与者练习弹奏,不满意曲调时可以调整纸片顺序,调到满意为止。请每组在分享环节到来之前多加练习并录音,选出本组最满意的录音版本。注:如果使用虚拟乐器,软件本身带有录音功能,弹奏之前按下录音按钮即可;如果使用一般乐器,还需为每组分发一个录音设备。【评估和分享】各组在大家面前播放分享本组曲子。
4、制作封面(30分钟)
给每组发便利贴、彩铅、纸、写字板。请每组讨论,最喜欢本组曲子中的哪些片段,并用便利贴标记出相应的简谱数字。根据标记出的简谱数字下面的植物部位名,回到实地看看美妙片段相应的植物部位。根据这些植物部位,为曲子设计一个封面 。【评估和分享】各组再次在大家面前播放分享本组曲子,同时展示本组曲子的封面。
延伸扩展(5分钟)
活动组织者:活动之后,在参与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各组的曲子、封面和联系方式,把曲子和封面上传到网络音乐分享平台(如喜马拉雅),并把链接通过参与者留下的联系方式分享给所有参与者。
活动参与者:回家以后,试着用同样的办法为家乡的植物和大自然作曲、制作封面,弹奏出来,并分享到网络平台上,让更多人享受大自然的美妙乐律。
活动参与者:回家以后,试着用同样的办法为家乡的植物和大自然作曲、制作封面,弹奏出来,并分享到网络平台上,让更多人享受大自然的美妙乐律。
更多活动
More Activities
+ 查看更多